|
文章詳情
生態環境部:環境應急管理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發表時間:2024-06-24 16:09來源:生態環境部 生態環境部:環境應急管理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6月24日,生態環境部召開6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應急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天威介紹我國生態環境安全及環境應急管理各項工作進展情況。 李天威表示,生態環境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去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要嚴密防控環境風險,強化危險廢物、尾礦庫、重金屬等重點領域環境隱患排查和風險防控。完善分級負責、屬地為主、部門協同的環境應急責任體系,及時妥善科學的處置突發環境事件。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做好環境應急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生態環境部堅決貫徹全國環保大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推進環境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一是重大敏感突發環境事件得到妥善處置。近十年來,全國每年突發環境事件的數量由每年大概700起左右下降到300起左右,最近幾年都是200起左右,其中重大級別的事件每年大概兩起左右,較大級別的事件每年10起左右。一批重大敏感事件,比如說2019年江蘇鹽城響水爆炸事件,2020年黑龍江伊春鹿鳴礦業尾礦庫泄露事故,2022年貴州盤州宏盛煤焦化有限公司洗油泄露事故等次生的突發環境事件影響范圍廣,處置難度大,公眾關注度高。經過部工作組協調指導,相關地方全力應對,這些重大敏感事件得到了妥善的處理。 二是環境應急不斷強化。按照以空間換時間的理念思路,將重點河流環境應急“一河一策一圖”作為戰略性、基礎性、兜底性的重大舉措,加快推進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環境應急準備體系。截止到目前,全國已完成2365條重點河流“一河一策一圖”。摸清了20余萬處環境應急空間和設施點位,總體上形成了全國重點河流環境應急準備“一張圖”。 同時,我們探索開展化工園區“一園一策一圖”的試點,指導第一批17個試點園區按照污水“一級防控不出廠區,二級防控不進內河,三級防控不出園區”的總體思路,開展化工園區三級防控體系建設,穩步推進環境應急物資信息庫建設,指導浙江省開展環境應急物資儲備調用智能化管理試點工作。 三是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防控取得實效。聚焦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時段,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連續三年開展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隱患排查整治,2022-2023年,全國共排查整治風險隱患22.95萬余項,同時我們針對歲末年初、全國兩會、法定節假日等特殊敏感時期,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對專項工作方案,指導地方開展應急值守的抽查檢查,指導督促地方強化環境風險防控。結合往年汛期突發環境事件多發的特點,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汛期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防控的通知》,指導地方加強汛期環境風險的研判和重點領域環境隱患的排查。切實保障水環境安全和群眾的飲水安全。 四是環境應急基礎能力不斷提升。組建生態環境部環境應急研究所,打造環境應急“國家隊”,研發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技術工具包,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信息報告的要求,建立健全重大敏感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告三項制度。上線運行信息報告直報系統,不斷提高信息報告的質量和實效性。制訂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地方生態環境部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能力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應急保障、應急準備、響應實效三個環節10項任務。大力推動基層環境應對能力,強化環境應急演練。2023年,全國省市兩級環境演練共536次,20多個省份組織開展了“一河一策一圖”的專題環境應急演練。持續開展環境分級分類的環境應急培訓,有效提高各級環境應急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 當前,我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的壓力總體尚未根本緩解,突發環境事件仍呈多發、頻發的高風險態勢。下一步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保大會精神,嚴密防控環境風險,持續強化應急準備,不斷夯實應急能力基礎,及時妥善科學處置各類突發環境事件,加快推進環境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的現代化,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堅實的環境安全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