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詳情
鐘寰平:切實履行生態環境監測“吹哨人”職責發表時間:2024-04-18 15:11來源:中國環境報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近日赴陜西省調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時強調,要立足重點監管區域監測需求,確立生態安全監測預警指標,切實履行生態環境監測“吹哨人”職責。這是我們持續深化生態環境監測改革,發展面向美麗中國建設的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的題中應有之義和必然要求。 生態環境監測為服務管理而生,因技術進步而強。近年來,我們全方位推動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建成全球規模最大、要素齊全、布局科學合理的監測網絡體系,監測質效有效提升,技術能力持續增強,監管力度持續加大,隊伍建設有力加強,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舉世矚目巨大成就提供了重要支撐。 “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質量改善進入了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面向更加艱巨復雜的污染防治攻堅任務,面向日新月異的現代科技發展,監測服務供給、體制機制、基礎能力還存在諸多短板和挑戰,一些新興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監測支撐薄弱甚至空白,亟須進一步鞏固和拓展。 履行生態環境監測“吹哨人”職責,需要我們加快構建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使生態環境監測能夠客觀準確反映生態環境狀況及變化趨勢,及時發現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有效支撐管理決策。 夯實基礎,補齊短板。要健全天空地海一體化監測網絡,持續完善全要素、全地域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推動監測網絡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跨越。確立分級管理、實時傳輸的聯網機制,實現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監測數據應聯盡聯。要塑造數智化監測技術新優勢,完善監測技術體系,突破一批關鍵技術應用,加速新技術標準化進程,進一步提升裝備自主化水平。 明確任務,提供支撐。要強化高水平監測業務支撐,探索開展美麗中國監測評價,強化生態質量監督監測,推進減污降碳協同監測,加強生態安全風險監測預警。要筑牢高質量監測數據根基,健全質量管理制度,提高質控技術水平。要推進高效能監測管理,完善國家監測格局,強化省域統籌協調,理順市域運行機制。 保真打假,客觀準確。要突出監測質量生命線,客觀反映真實情況、科學評判治理成效,實現指標導向準確、數據評價準確、預警追責準確, 保證家底清、動態明。要嚴厲打擊數據造假,進一步完善對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等違法行為管理約束和調查處理機制,加大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等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力度,守住生態環境監測“一方凈土”。 強化保障,練好內功。要強化組織、政策、經費、人才等各方面保障措施,抓實抓細各項工作,將建設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的藍圖變為路線圖、施工圖。要抓住政策窗口,實施好生態環境監測科技創新工程,面向重大業務需求布局生態環境監測發展戰略、支撐策略和關鍵技術研發項目,促進科研成果向政策制度和標準規范轉化。要全力打造生態環境監測高素質專業化人才隊伍,持續鍛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先鋒隊。 未來一段時間,我們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履行生態環境監測“吹哨人”職責,以釘釘子的精神逐項深入落實相關工作,更好發揮生態環境監測對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的支撐、引領和服務作用,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貢獻監測力量。 文章轉載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