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詳情
除磷劑除磷原理發表時間:2025-06-02 21:40 除磷劑除磷原理 除磷劑通過一系列化學反應和物理作用,將廢水中的磷元素轉化為不溶性沉淀物,從而實現從水體中去除磷的目的。其除磷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種主要機制: 一、化學沉淀作用 金屬離子與磷酸根結合 除磷劑中的金屬離子(如鋁離子、鐵離子、鈣離子)與廢水中的磷酸根離子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難溶性的金屬磷酸鹽沉淀。 生成的磷酸鋁沉淀具有較低的溶解度,可通過固液分離去除。 鐵鹽除磷效率高,但可能對后續處理工藝和生物系統產生一定影響。 鈣鹽除磷適用于高pH值環境,但污泥產量較大。 多價金屬離子協同作用 除磷劑中的多價金屬離子(如鋁、鐵)可形成多核羥基絡合物,增強對磷酸根離子的吸附和沉淀能力。 二、吸附與絡合作用 表面吸附 除磷劑水解產物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和正電荷,可吸附廢水中的磷酸根離子和其他負電荷膠體物質。 絡合反應 除磷劑中的某些成分可與磷酸根離子形成穩定的絡合物,促進磷的去除。 三、氧化還原作用(針對特定磷形態) 次亞磷的氧化去除 對于次亞磷酸鹽等還原性磷,除磷劑中的氧化成分可將其氧化為正磷酸鹽,再通過沉淀作用去除。 反應示例: 次亞磷酸鹽在氧化劑作用下轉化為正磷酸鹽,隨后與金屬離子結合生成沉淀。 四、共沉淀與卷掃作用 共沉淀 除磷劑水解產物形成的絮體可同時吸附和卷掃廢水中的懸浮物、膠體物質和磷酸根離子,實現協同去除。 卷掃網捕 在混凝過程中,形成的金屬氫氧化物絮體具有網狀結構,可捕獲并包裹廢水中的磷元素,形成較大的沉淀物。 五、不同除磷劑的作用機制對比 除磷劑類型主要作用機制適用場景 鋁鹽化學沉淀、吸附、共沉淀低濃度含磷廢水、市政污水處理 鐵鹽化學沉淀、氧化還原(針對次亞磷)、共沉淀高濃度含磷廢水、工業廢水處理 鈣鹽化學沉淀、調節pH值高pH值廢水、需要同時除磷和調pH的場景 復合除磷劑綜合化學沉淀、吸附、絡合、氧化還原等多種機制復雜水質、多種磷形態共存的廢水 次亞磷去除劑氧化次亞磷為正磷酸鹽后沉淀、專性吸附含次亞磷廢水(如化學鍍鎳廢水) 液體除磷劑化學沉淀、吸附、共沉淀、快速反應自動化處理系統、需要快速除磷的場景 六、影響除磷效果的因素 pH值 鋁鹽除磷最佳pH范圍為5.5~7.5,鐵鹽為6.0~8.5,鈣鹽需高pH值(>9)。 pH值過低或過高均會影響金屬離子的水解和沉淀效率。 投加量 投加量不足會導致磷去除不完全,過量則可能造成二次污染或增加處理成本。 共存離子 廢水中的碳酸根、硫酸根等陰離子可能與金屬離子競爭結合,降低除磷效率。 攪拌與混合條件 良好的攪拌可促進除磷劑與廢水的充分接觸,提高反應效率。 七、除磷工藝流程示例 預處理 調節pH值至適宜范圍。 除磷劑投加 根據廢水水質和除磷要求,計算并投加適量除磷劑。 混合反應 通過快速攪拌促進除磷劑與廢水的充分混合和反應。 絮凝沉淀 降低攪拌速度,形成較大絮體并沉淀分離。 固液分離 通過沉淀池、過濾等工藝實現固液分離,去除含磷污泥。 后處理 對上清液進行進一步處理,確保出水達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