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詳情
水解聚馬來酸酐溶劑法原理發表時間:2025-05-31 21:06 水解聚馬來酸酐溶劑法原理 水解聚馬來酸酐(HPMA)溶劑法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溶劑沉淀聚合反應: 以過氧化苯甲酰為引發劑,在甲苯、二甲苯等有機溶劑中進行溶液沉淀聚合。馬來酸酐單體在引發劑作用下發生聚合反應,生成聚馬來酸酐。反應過程中,逐漸有聚馬來酸酐產物從有機溶劑中析出沉淀。 水解反應: 將聚合產物聚馬來酸酐加入去離子水,在85-100℃下攪拌水解1小時,或用工業燒堿水溶液皂化聚馬來酸酐,使其水解為HPMA。這一步將聚馬來酸酐轉化為具有阻垢、分散、緩蝕等功能的水解聚馬來酸酐。 分子結構與功能原理: 阻垢作用:HPMA分子中的羧基與水中的鈣、鎂等離子形成絡合物,抑制垢層生長。其吸附在晶體生長表面,干擾晶體正常生長,導致晶體形態變化,形成不規則晶體,不易沉積。 分散作用:HPMA分子帶有負電荷,可吸附在懸浮顆粒表面,使顆粒帶上相同電荷,產生靜電斥力,防止顆粒聚集。同時,HPMA分子較長,可在顆粒表面形成保護層,增加顆粒間物理距離,保持懸浮狀態。 緩蝕作用:HPMA分子中的羧基與金屬表面的活性點發生化學吸附,形成保護膜,隔離腐蝕介質,減緩金屬腐蝕速率。同時,HPMA可與金屬離子形成穩定絡合物,減少金屬離子溶解,從而減緩腐蝕過程。 pH調節作用:HPMA分子中的羧基可與水中的氫離子或氫氧根離子發生反應,調節水的pH值。在酸性環境中,HPMA與H?結合,減少酸性;在堿性環境中,HPMA與OH?結合,減少堿性。 生物抑制作用:HPMA分子可吸附在微生物表面,干擾微生物代謝過程,減少其繁殖。同時,HPMA分子中的某些官能團對微生物具有一定毒性,可殺死或抑制微生物生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