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詳情
水解聚馬來酸酐溶劑法生產標準發表時間:2025-05-31 20:37 水解聚馬來酸酐溶劑法生產標準 水解聚馬來酸酐(HPMA)溶劑法生產標準涉及多方面指標,以下為詳細介紹: 一、外觀 水解聚馬來酸酐溶劑法生產的產品應為淺黃色至棕紅色透明液體,無機械雜質和懸浮物。 二、固體含量 溶劑法生產的水解聚馬來酸酐固體含量要求較高。不同來源的標準中,固體含量指標存在一定差異,但一般要求不低于48.0%或50.0%。例如,有標準規定固體含量應≥50.0%,也有標準規定固體含量應≥48%。 三、運動黏度 溶劑法生產的水解聚馬來酸酐運動黏度應≥8.0。這一指標反映了產品的流動性和使用性能。 四、溴值 溶劑法生產的水解聚馬來酸酐溴值應≤150.0。溴值是衡量產品中不飽和鍵含量的一個指標,溴值越低,說明產品中的不飽和鍵含量越少,產品的穩定性越好。不過,也有標準規定溴值應≤50.0,這可能與不同生產工藝和原料質量有關。 五、pH值 溶劑法生產的水解聚馬來酸酐pH值(1%水溶液)應在2.0~3.0之間。pH值是衡量產品酸堿度的重要指標,對于水解聚馬來酸酐這類水處理藥劑來說,pH值的控制對于其使用效果和穩定性至關重要。 六、密度 溶劑法生產的水解聚馬來酸酐密度(20℃)應在一定范圍內。不同來源的標準中,密度指標存在一定差異。例如,有標準規定密度應≥2.0且≤3.0(這一范圍可能存在表述錯誤,實際密度值通常不會如此大),也有標準規定密度應在1.18~1.22g/cm3或1.22~1.25g/cm3之間。密度的大小與產品的分子量和濃度有關,對于產品的儲存和使用性能有一定影響。 七、平均相對分子量 水解聚馬來酸酐的平均相對分子量通常要求≥450。相對分子量是衡量產品分子大小的一個重要指標,對于水解聚馬來酸酐這類阻垢分散劑來說,相對分子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其阻垢和分散性能。 八、其他可能涉及的指標 除了上述主要指標外,水解聚馬來酸酐溶劑法生產標準還可能涉及其他一些指標,如熱穩定性、化學穩定性等。這些指標對于評估產品的整體性能和使用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