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詳情
聚合氯化鋁含量發表時間:2024-09-13 11:50 聚合氯化鋁含量 聚合氯化鋁(PAC)的含量主要指的是其中氧化鋁(Al?O?)的含量,這一指標對于衡量PAC的性能和應用范圍具有重要意義。根據公開發布的信息,聚合氯化鋁的含量范圍大致在20%到31%之間,常見的含量有22%、24%、26%、28%和30%等幾種。 不同含量聚合氯化鋁的特點及應用 20%-24%含量: 特點:含有較高的鐵元素,顏色較深;成本較低,沉淀物相對較多。 應用:適用于低溫、低濁、高藻的污水處理,如飲用水、城市給水、工業給水凈化等領域。同時,也廣泛用于工業廢水、工業水循環和城市污水處理,因其絮凝效果好且性價比高。 26%含量: 主要用于處理中等濁度的水質,適用于多種工業廢水處理場景。 28%含量: 特點:適用于高濁度水質的處理,雜質相對較少。 應用:主要針對工業用水處理,如印染廠、造紙污水、鋼廠污水、洗煤廠、塑料廠等行業,這些行業的水質通常含有較高濃度的懸浮物和污染物。 30%含量: 特點:雜質極少,純度高,絮凝速度快。 應用:高標準水質處理凈化,如自來水廠、純凈水廠、制藥廠、食品加工廠等,對水質要求較高的領域。此外,30%含量的聚合氯化鋁通常采用噴霧干燥法制成,水不溶物低,溶解速度快,液體透明。 生產工藝對含量的影響 不同含量的聚合氯化鋁在生產過程中采用的工藝也有所不同。例如,含量為22%-26%的PAC通常采用滾筒干燥法制成;而含量為28%的PAC則可能采用板框濾法或噴霧干燥法;含量為30%的PAC則明確采用噴霧干燥法。這些不同的生產工藝不僅影響了產品的含量,還對其物理形態、溶解性和應用效果產生了重要影響。 國家標準與質量控制 我國于2022年更新了聚合氯化鋁的國家標準(GB/T 22627-2022),該標準對聚合氯化鋁的定義、分類、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等方面進行了全面規定。其中,技術要求部分涵蓋了密度、pH值、氧化鋁含量、鋁離子含量、鹽基度、溶解性、硫酸根離子含量、氯化物含量、砷含量、重金屬含量等多項關鍵指標。這些規定的實施,有助于確保聚合氯化鋁產品的質量和性能,從而在不同領域的水處理過程中發揮最佳效果。 綜上所述,聚合氯化鋁的含量對其性能和應用范圍具有重要影響。用戶應根據具體的水質條件和處理需求,選擇合適的PAC含量和類型,以達到最佳的處理效果。 上一篇聚合氯化鋁是危險品嗎
下一篇聚合氯化鋁是危險化學品嗎
|